近日,第六屆內蒙古自治區高級技師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中國兵器杰出工匠等名單新鮮出爐,內蒙古一機集團于慶峰光榮上榜。
于慶峰,80后的齊魯小哥,現就職于一機集團四分公司。2004年,剛畢業的于慶峰邁出校門的第一件事,不是找工作,而是參加了全國第一屆數控奧林匹克大賽內蒙古地區選拔賽。沒想到,初出茅廬的他,就一舉榮獲了內蒙古選拔賽的第二名。隨后,他就接到了一機集團向他拋出的橄欖枝,自此,他便開啟了與數控的故事。17年來,于慶峰加工出了無數個或簡單或復雜的零部件。而這一個個零部件,也給他帶來了無數榮譽:獲得北疆工匠、中國兵器杰出工匠、自治區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第六屆感動內蒙古人物、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兵器工業集團“關鍵技能帶頭人”、于慶峰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不斷積蓄力量,努力超越自我,于慶峰在厚積薄發中實現人生蛻變。于慶峰一開始的夢想不是做一名產業工人,而是立志成為一名醫生,但因為一些身體原因,與醫生行業擦肩而過?!坝袀€親戚說學數控有發展,就聽了親戚的建議?!庇趹c峰講到。于是,于慶峰懷著未能從醫的遺憾,進入了包頭職業技術學院,選擇了數控技術及應用專業。讀書期間的于慶峰十分刻苦,各項成績幾乎都是第一名。讓他記憶猶新的課程有工藝學、機械制圖、材料學等,不過最讓他興奮的還是數控和軟件編程課程。他至今還記得當時上軟件編程課的激動之情,雖然課程只是粗略的入門引導,但他懷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在學校機房進行練習,有時候他甚至混在其他班級學生中上機練習。他笑著說:“好在老師不點名,也不知道他是哪個班的?!?/span>
工作后,真正操作數控機床時,于慶峰發現,自己學校所學的知識遠遠不夠。他立即變得小心謹慎起來,“數控機床太昂貴了,一旦操作不當引起撞擊,原本設計、調控精密的機床就會產生誤差,可能就再也調不好了?!彼杏X壓力倍增。于慶峰說:“編程并不難,但編好程卻不容易,特別是遇到形狀復雜、任務急的產品,很難保證產品質量?!睘榱搜杆偬嵘僮骷寄?,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使勁兒學!”由于工作任務繁重,他只能利用機床運轉時的一點空閑時間學習理論知識。每天中午,他不回家,在班組園地研讀加工案例解決方法,晚上還要用兩三個鐘頭在機床上反復編程、調整產品的加工參數、優化流程,第二天再把自己的編程拿給師傅們看,從中找差距,不斷優化改進。憑著平日的鉆研與積累,他完成了從簡單編程到復雜編程再到自動編程的操作飛躍,一般人需要一年才能完成,他僅用了四個月就完成了,并且接下了老師傅手里的所有工作?!皶r代變遷,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不管是誰,都應該多學習,在學習中把知識最終轉化為生產力?!庇趹c峰的字典里沒有“差不多”三個字。做軍品,精度上不能有絲毫差錯。在于慶峰加工中心旁的工作臺上,整齊地擺著幾把卡尺和千分尺。每道加工工序結束后,他都會拿著卡尺去測量加工件的厚度,用千分尺測量加工件的直徑。
功夫不負有心人,鐵杵磨成銹花針,于慶峰在一次次磨礪中實現登“峰”跨越。2006年,公司為提升產品傳操生產能力,新建了智能化傳操廠房?,F代化的設備能否快速啟動投產,關系到公司能否保質保量完成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任務。面對帶有驗證性質的加工,許多技術問題沒有解決,加上技能人員短缺,加工經驗少,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薄弱等障礙,給投產帶來了很大風險。這恰好對了于慶峰的“脾氣”,越難,越能激發他的斗志。他主動請纓,開啟第一臺高性能數控加工中心,加工第一個高難度產品--傳動箱體。此箱體為組合件加工,零件形狀復雜,技術指標要求高,生產周期短,沒有可借鑒的成熟加工經驗。為盡快縮短“上手”周期,他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研究圖紙、定方案,查資料、編寫加工程序。他把在數控技能大賽上學到的編程技巧,結合多日來摸索出的加工程序規律,利用數學計算公式生成各種子程序,再用宏程序的格式將各種子程序連環套用,大大簡化了整體加工程序的生成。這個方案很快通過了技術部門的論證,并得到推廣,實現了公司首件高精度傳動箱體加工的成功。
千錘百煉方成器。在于慶峰的登“峰”經歷中,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參加各類技能比賽。于慶峰說:“技能比賽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和鍛煉,通過不斷參賽,不僅拓寬了知識面,還積累了很多加工經驗?!睆?005年開始,他就開始參加各類技術比賽,其中,自治區級的比賽,他幾乎都是冠亞軍,代表兵器工業集團赴美參加國際數控機床大賽,摘得銀獎??吹轿逍羌t旗在異國他鄉升起的那一刻,于慶峰更加堅定了要成為頂尖數控人才,為祖國、為兵器、為一機作貢獻的決心。
獨木難成林,眾柱可擎天,于慶峰辛勤耕耘,收獲“滿園春色”。2013年3月,公司成立數控技能大師工作室,年僅32歲的于慶峰順理成章成了帶頭人。2014 年底,以于慶峰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勞模創新工作室相繼掛牌。工作室針對公司各分廠、車間的生產加工難點以及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進行技術攻關。工作室成立后,先后攻克了某重型坦克液壓組件20組殼體試驗合格率低加工效率低、提高重型坦克液壓組件19組泵體組件的合格率等技術課題。這些技術使生產效率提高了33%,產品一次加工合格率由過去的68%左右提高到100%。
工作室的另一項職責是創新。于慶峰帶領工作室成員先后完成13項創新項目,其中,“無痕銑削操作法”和“基于零件特征快速定位操作法”圍繞數控加工展開數控宏程序編程優勢進行技能創新,在兵器工業集團和公司第五屆創新大賽中分獲二、三等獎。工作室簽訂師徒協議89份,授課2000余小時。在于慶峰的傾心培養下,一批高技能人才走上了公司各個關重生產崗位,就這樣,于慶峰從“一枝獨秀”帶出了“滿園春色”。
2004年,于慶峰進入一機集團,18年時光倏忽而過,陪伴他的,依舊是廠房里一座座巨大的智能化數控設備,這些設備也見證了他從一名數控“菜鳥”成長為身懷絕技的“高手”。如今,作為工作室的領軍人物,他將以工匠精神登峰,面對“十四五”數控領域的更多挑戰,為一機集團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高海洋 張玨)